微波治疗陈旧型肛裂1039例临床观察 |
发布日期:2012/7/18 15:27:00 点击数:1316 次 新闻来源: |
论文三:
微波治疗陈旧型肛裂1039例临床观察
从1993年起采用微波治疗陈旧性肛裂103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39例中:男342例,女697例,年龄为15-40岁者667例,40岁以上者372例。肛裂位于截石位12点135例,6点820例,3点48例,9点36例,肛裂并发乳头肥大581例,其中男11例,女570例,肛裂合倂前哨痔947例,倂发皮下脓肿13例。
2. 手术方法
患者术前排尽大便,取左侧卧位,肛周常规消毒,局麻,根据裂口大小,在裂口下方1-2cm 处作一小切口,术者左手食指伸入肛内,右手持12cm弯全齿止血钳由切口成90º用巧劲向下插入,当感到有微弱的咔嚓声时,证明止血钳顶端已内括约肌内,再将止血钳稍平放向前用力,使止血钳顶端从齿线上方裂口处伸出,将电流调控到30-40mA左右(及微波发射功率),时控1-2秒,右手持针状辐射器向止血钳上面的组织辐射、切开。有前哨痔和肥大乳头者,用止血钳夹住前哨痔和肥大乳头基底部,微波辐射。直至前哨痔和肥大削乳头脱水、萎缩、凝固,再将凝固的基底部用丝线分别结扎。创口内填塞碘状棉球。以后按常规换药,直至痊愈。
3. 疗效观察
1039例均为门诊治疗,平均术时4分钟。痊愈时间最长31天,最短18天。术中、术后无出血,无明显疼痛,一次性治愈,随访尚未见复发者。
4. 讨论
(1) 肛裂的发病率较高,但根治难。要彻底根治肛裂,先得找出肛裂的真正发病原因。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肛裂与直肠肛门在胚胎发育期演变是否异常有着密切关系。直肠肛门形成后,肛直窦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由下而上逐渐闭合和消失的趋势。如胚胎期发育异常肛直带和残留上皮易积存于肛后壁。在肛粘膜下形成纤维狭窄带,并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排便时肛管不能自由扩张,纤维狭窄带易被硬便擦伤或撕裂,加上疼痛的刺激,引起括约肌收缩,致使部分大便回纳,由于精神抑制和神经调节,使排便反射消失。久之,产生长期便秘的恶性循环而形成慢性肛裂。肛后壁是直肠带和残留上皮的主要积留地,所以肛裂的好发部位大都在截石位6点处,临床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
(2) 内括约肌属平滑肌,再生能力极强,常用的肛管松解术,小切口潜行切断内括约肌术,术后断离的内括约肌极易对接,12小时内即可愈合,且纤维狭窄带未被破坏;切除植皮术,纵切横缝术,虽增加了肛管周径,但手术复杂,成功率低,加上愈合后的瘢痕又形成了新的狭窄带,这是上述术式远期疗效差、易复发之主要原因。微波治肛裂,即切断了内外括约肌,破坏了纤维狭窄带,又增加了肛管周径,同时微波辐射切开后,创口是开放性的,换药时两侧被隔开,括约肌断端无法对接,创口的修复过程中由新生组织所代替,无瘢痕形成。微波治肛裂,手术简单,术时短,疗效可靠,易推广普及。
2000年登在《中国现代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