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须知
阿米巴肠病的又一监床特征
发布日期:2012/7/18 15:35:23 点击数:新闻来源:
论文五:
阿米巴肠病的又一监床特征
提要:阿米巴肠病是阿米巴溶组织侵入大肠后所致的以痢疾症状为主的肠道传染病。近年来临床上遇到142例慢性阿米巴肠病患者,均有典型的五更泻(即天亮前大便史),部分病例伴持续性暗紫色血液和粉红色粘液。
一、  临床资料
本组142例。男101例,女41例,最大年龄52岁,最小8岁,40岁以上者51例,20-40岁21例,8岁-20岁70例。病程最长者20年,最短者6个月。
诊断与治疗:对慢性阿米巴肠病患者,应加强诱导性询问病史,注意肉眼观察大便。就诊患者往往只主诉大便次数增加、便血等症状。对这类患者,首先应诱导性询问是否有天亮前大便史以及大便次数,再肉眼观察大便的血色,大便性状。若大便次数增加,血色暗紫,大便成稀糊状,恶臭,应考虑为慢性阿米巴肠病。本组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大便次数增加,97例持续性便暗紫色血液和粉红色粘液,但都有典型的五更泻。粪检113例阳性,阴性29例。阳性患者,单用甲硝唑治愈。阴性患者,凭借五更泻这一典型症状,试用甲硝唑作诊断性治疗,亦获痊愈。
二、  讨论:
阿米巴肠病,过去有实验证明:阿米巴对细胞有破坏作用是通过接触溶解。兹养体所具有的溶解酶主要在质膜上,当接触宿主细胞时,可起到溶解破坏的作用。近年又有人认为:阿米巴排泄的一种细胞毒素——肠毒素,刺激和损伤肠粘膜所致的炎性病交,致使肠嚅动增强,粘膜分泌增多,而引起轻度腹痛,大便次数增加,量多,少量暗紫色血液及坏死溶解性组织,呈粉红色状,有恶臭。由于直肠和肛门的病变较轻,故里急后重不明显。临床上对急性期易引起重视。只要发现及时,均可治愈。
慢性阿米巴肠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因症状不及急性期典型,易被忽视。对这类患者,只要有典型的五更泻和大便次数增加,便暗紫色血液,应考虑为慢性阿米巴肠病。如粪检阴性,亦应试用甲硝唑作诊断性治疗。有时粪检阴性,可能是取便后存放时间过长而使兹养体在一定温度下死亡之故。
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五更泻是阿米巴肠病的又一临床特征:但它又是在阿米巴肠病中长期存在而未被认识的一种典型临床症状。指检和肠镜检也不能忽视,以便排除其它肠道恶性病变。
 
1997年《中国临床诊疗与药学》刊登


地址:仙桃市龙华山办事处左侧| 健康热线:0728-3221128 | Copyright@2016-2020 All right reserved.仙桃彰帆痔瘘诊所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鄂公网安备 42900402000322号     鄂ICP备2021013057号-1